【媒體報導/國語日報】台北
教育部今年推動「攜手計畫」,動員上萬名教師,為六萬兩千名國中小學生進行補救教學,並且決定明年擴大辦理,經費增加為四億五千萬元,估計至少有十萬學生受惠。
免費補救教學,可以落實教育機會均等,實現教育正義。實施對象以原住民、身心障礙、外籍或大陸配偶子女、中低收入、單親、隔代教養等弱勢學生為主。
弱勢學生處於經濟和文化弱勢,學習條件和資源遠不如一般學生,學業成就表現也容易落後;倘若無法及時補救,之後的功課可能一路落後,甚至永遠追趕不上。所以,英美先進國家積極推動「課後輔導」和「補救教學」計畫,最主要目的在於拉拔學習落後學生,提高他們的學習成就感。
其實,補救教學的績效,不只是學生數量增加。最重要的還是要評估:接受補救教學的學生,學習動機是否增強了?對學習的期望是否提升了?學習成就是否進步了?這些才是最需要關注的重點。
政府投注大筆經費投入補救教學方案,應該針對該方案進行績效評估,並加以公布,以確實了解實施效果,也作為未來改進的參考。
轉引自國語日報2006.11.30
2006-11-30
免費補救教學 應做績效評估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