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21

加速快活目標 週末多辦營隊

【媒體報導/國語日報】陳祥麟/臺北市報導

教育部推動「快活計畫」,結合走路上學,設置樂活運動站,提升學生游泳能力,以及舉辦寒暑假體育育樂營等內容,希望學生養成運動習慣。計畫推動近兩年,成效如何?學者建議,快活計畫不能偏重某一項運動,像是很多國小都打躲避球,不見得學童都愛打,加上有點危險,讓不少學童卻步。

「快活計畫」希望透過體育教學,增強學生體適能,享受運動樂趣,內容包括:補助學校設置多元運動設施,鼓勵學校辦理課後、寒暑假體育營,發展學校民俗體育,推動水域運動,培養學生運動觀賞知能計畫,以及走路上學等,希望五年內讓每個學生每天至少活動三十分鐘,每週達到兩百一十分鐘,並有六成以上學生符合健康體位。

中正大學體育運動研究發展中心教授林晉榮配合教育部舉辦過多次育樂營,他調查學童的運動習慣發現,一些原本運動量不高、對運動沒興趣的學童,參加育樂營後有九成以上開始喜愛運動。他分析原因可能是報名費低,同時育樂營採遊戲方式,獲得學童喜愛。

林晉榮建議,有些想辦育樂營卻沒有場地的學校,可由教育部協助解決運動場地不足問題,鼓勵各級學校組成策略聯盟,並讓國小學童能到大學校園使用運動設施等資源,讓一些使用率低的大學運動設施能充分運用。

很多國小體育課都會玩躲避球,卻不見得每個學童都愛玩,有些學童怕被球打到,都躲得遠遠的。林晉榮建議,國小階段應鼓勵學生多接觸不同運動項目,讓學生能從中找到樂趣。

林晉榮強調,要讓學童愛運動,不應只有寒暑假辦育樂營,應該長期扎根,延伸到假日也定期舉辦體育活動,培養學童週末運動習慣。相信不久,快活計畫就會看出具體成效。

中華民國足球協會教師史渤海曾在國小教書二十多年,他觀察指出,這幾年重視運動的家長越來越多,以前家長希望孩子學才藝,很少要求孩子要運動,但現在有不少家長會主動詢問加入球隊訊息,或者參與球隊運動的規定,顯示家長和學生已經注意到運動的重要。

轉引自國語日報2009.03.21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