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10

搶救原民文化 唱歌跳舞激潛力

【媒體報導/聯合報】李蕙君/台東報導

原住民文化、語言逐漸沒落,台東縣內許多國中小學校著手搶救,透過固定鄉土語言課程外,研發趣味學習課本、辦各種活動讓小朋友得以傳承原民文化,引發學生興趣,希望未來可以持續落實原住民傳統祭儀的舉辦與推廣。快樂的原住民歌舞是小朋友接觸文化最直接、有趣的方式,台東縣原住民國中小學多數都有成立原住民歌舞團體,讓學生在歡樂氣氛下,學習傳統歌謠、舞步。如金峰鄉介達國小原住民舞團多年來參與比賽,皆奪佳績,學生越有成就感、跳得更起勁,潛移默化發揮傳承效果。

介達國小舞蹈指導教師陳參祥表示,舞蹈內涵多元,學習前要有了解,才能跳出味道;他說「原民舞蹈不只是技巧學習,還有傳統文化的認識。」

除了歌舞,延平、海端、利稻等布農族地區小學有合唱團、樂器演奏,展現布農族渾厚歌聲,要唱出母語歌詞勢必先學好母語,利稻國小學童更唱到出唱片。

除非家長強迫,一般學生在家已不說原民母語,各校鄉土語言課程企圖搶救流失的語言,許多學校另開設營隊、活動,試圖從傳統課程激發學生潛能與慾望。

像賓茂國中今年利用寒假辦營隊,要求學生向耆老學手工藝,並嘗試以母語溝通,學生參與營隊的心得感想最後也會翻譯成母語,編纂成書。大武國中教師用心編寫原住民語言教材,在正統課堂中提供學生另一種趣味、活化的教學,也是另類的傳承。大王國中另闢教室,展示當地排灣族傳統服飾文物,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了解排灣文化。

轉引自聯合報2009.02.10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