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中國時報】林志成、朱芳瑤/台北市報導
全台約有十五萬名學童下課後在外遊蕩,甚至流連不當場所。九月起,教育部推動「夜光天使點燈計畫」,結合縣市政府及民間資源,成立晚上六時至九時間照護班,讓貧困、單親、失親及隔代教養學童晚上有地方去,還可吃到一頓豐盛晚餐。
教育部表示,該計畫今年九月到明年一月底是試辦期,編列一千九百萬元經費,補助新竹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高雄縣、屏東縣、台東縣、花蓮縣及基隆市等九個三級財政縣市的小學及民間社團,成立晚間照護班。
教育部社教司副司長熊宗樺說,如果試辦成效良好,明年將編列更多經費,將「夜光天使點燈計畫」擴散到全國各縣市,照顧所有弱勢家庭學童。
教育部表示,弱勢家庭無法支付子女補習或上安親班費用,甚或無暇照顧子女,全台約有十五萬名兒童下課後在外遊蕩。目前國小生有一七○萬人左右,約一成多晚上不回家、在外面流連,有閒錢便上網咖或漫畫店消磨時間,沒錢則和朋友四處閒晃。有些孩子花錢不知節制、結交幫派、偷竊,甚至發生意外,後續引發的社會問題,值得各界注意。
熊宗樺表示,各縣市學校「攜手計畫」課後輔導多於晚上六時前結束,為避免這些小孩之後四處遊蕩,決定推出「夜光天使點燈計畫」,開設晚上六時至九時照護班,以低收入、單親、失親、隔代教養、家境特殊的國小學童為優先服務對象。
熊宗樺指出,共有國小五十七件、民間團體卅九件獲教育部「夜光天使點燈計畫」補助,成立照護班,弱勢家庭子女完全不用繳費,還獲供應一頓晚餐。照護班主旨是讓小孩晚上有地方去,老師可以跟學生說故事、教唱歌、美勞及輔導寫作業等。
兒福聯盟執行長王育敏表示,依據兒盟服務經驗,弱勢學童往往住得相當分散,若要集中照顧,得注意夜間接送的安全問題。兒盟目前的作法是廣招義工,對需要照顧的孩子提供到宅服務,政府若有資源,也可思考朝此發展。
轉引自中國時報2008.08.25
2008-08-25
「天使點燈」 偏鄉學童夜間有人顧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