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中國時報】薛荷玉/台北市報導
受少子化衝擊,小校併校勢難擋。教育部完成最新統計,全國共有166所國小全校學生數少於50人,占國小校數的6%以上,有被裁併危機;若以全校班級數僅6班,也就是一個年級只有1班為「小校」的定義,全國更有三分之一的小學都是「小校」。
國內的小學愈來愈「小」,過去北市老松國小、北縣秀朗國小動輒萬人的盛況已不復見。根據教育部96年度國中小學生數的統計,目前全國最大的北縣新莊光華國小,學生數也不足5千,只有4869人,曾「稱霸一時」的北縣土城清水國小如今排名第5,北縣永和的秀朗國小排名第3,都只剩4千多人。
有趣的是,全國學生數最多的前十大國小,都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台北縣;學生數最多的國中,則是北縣新莊國中,有4725人。
「大」校逐年縮小,「小」校則一年比一年迷你。面臨併校危機的台南總爺國小,尚有156位學生,只能算是「中段班」。
教育部統計,全國2651所國小當中,有6.26%,即166校的學生數少於50人,而許多縣市都把50人當作併校或裁撤的門檻;光是馬祖一地,共8所國小,就有一半、即4所國小的人數少於50人;澎湖則有三分之一的國小人數在50人以下,全國最「迷你」的2所國小─馬公的虎井國小、西嶼的小門國小,都落在澎湖,全校各只有9名學生。
此外,南投有29所、花蓮有21所、苗栗有20所國小的人數少於50人;即使是大校林立的台北縣,也因有新店等位置偏遠的山區,有15校的學生數少於50人。
統計顯示,全國學生數少於100人的國小更多,有22.14%,占所有國小校數的五分之一以上。
如何解決小校裁併的危機?教育部主秘潘文忠指出,如基隆等部分縣市已將人數不滿100人的小校改為「自由學區」,歡迎其他學區的學生跨區就讀。而教育部近兩年也每年補助100校發展「特色學校」,以其人文、自然資源來吸引學生,如北縣汐止的東山國小、新店的雙峰國小及雲海國小,發展自然生態、溯溪等課程,就是很好的例子,還吸引別的國小學生去「遊學」。
潘文忠強調,小學生年紀小,無法到太遠的地方上學,即使地方政府安排安通車,坐太久的車子通學也不合理;教育部將要求各縣市在八、九月時,把裁併校計畫名單送到教育部檢討,尤其是比較偏遠的原住民部落,「學校不能不見」,要確保學生的受教權。
轉引自中國時報2008.06.23
2008-06-23
大變小,小變迷你 全國1/3國小 一年只有一班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