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27

知識不只在學校 人生不只是成績

【媒體報導/聯合報】曾希文/專題報導

今年國一的洪鈺清,出生時腳筋稍短,最近剛動完手術的他,走起路來一跛一跛,需要復健。問他為什麼在家自學?他說:「我不喜歡去學校,因為學校功課壓力好大,有時同學會笑我。」

鈺清小一時,在課堂上會不安咬指甲。有天老師向鈺清借了把尺,卻被用來體罰學生打到斷。鈺清媽媽陳麗玲說:「當時我有把孩子推入火坑的感覺。」後來嘗試轉學,但孩子還是不喜歡學校。

42%為快樂學習

「哪個家長願意把孩子接回來,帶得這麼辛苦?」說起在家自學,自主學習促進會創辦人李雅卿難掩無奈。台北縣的申請在家自學原因報告中,有42%為「避免傷害」、「快樂學習」,因宗教、品德教育、教育理念等的不到一成五。

低社經家庭增多

去年台灣申請在家自學共784人,較前年通過申請的增加100多人,成長速度超過美國。根據近年相關論文指出,中低社經家庭申請在家自學有增加趨勢。學生數最多的台北縣資料顯示,父母學歷高中以下的比率增加,但仍以大專為最大宗,超過5成。其中8成母親為家庭主婦。

學校家裡兩邊學

台北市萬芳國小五年級的黃以樂是在家學習,但仍與學校合作的案例。他有時到學校上完電腦和國語,中午就背書包回家,展開下午的自學。有時媽媽郭珍香會拿出報紙,和以樂討論熱帶雨林環境議題,媽媽為他排好的課表有原文地理習題、聽廣播賞繪本、讀聖經、練鋼琴等,下午4點是令人期待的打球運動時間。自學兩年多,以樂說:「學校比較好玩,但自學學得比較多。」

黃家篤信基督教,郭珍香說,選擇在家自學除了覺得學校有點浪費時間之外,也擔憂學校帶給孩子負面的影響,「有時候我覺得我在和世界搶孩子,如果我沒有趕快給孩子價值觀,孩子就會被搶走。」

陳麗玲說,「在家自學有的是時間!知識不是只在家裡,也不只在學校,學校以外的世界更大!」鈺清家中有專屬實驗室,擺放瓶瓶罐罐化學材料,還有被拆解的電路板、投幣機、廢棄紅綠燈等。

陳麗玲每個月花1萬元,請家教陪鈺清做實驗、討論文學、讀繪本。她說,剛開始真的不知道怎麼做,後來天天泡博物館、圖書館,不斷尋找資源。「爸媽的信念要很強,」因為只有當孩子進步被認同時,質疑的聲音和異樣眼光才會消失。

非有錢人的專利

郭珍香說,「在家自學不是異類,也不一定是有錢人的專利,也有省錢的做法。」她善用網路資源,獲得學習資訊,黃家也是圖書館常客,並仔細幫孩子記錄學習內容,包括去過的有機農場、看的繪畫展覽、練習棒球等。

李雅卿說,她相信在家自學成效大於學校,選擇自學的家長也多半對教育有理想,憂慮同學間惡性競爭、學校內品格教育不足、忽略教育本質等。「至少我們不騙孩子,說『例如你現在好好用功,上大學就自由』這樣的話,不因為我們害怕,就對孩子講一套做一套!」

轉引自聯合報2008.04.27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