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國語日報】楊惠芳、張彩鳳/綜合報導
為了將每個學習落後的學生都帶上來,教育部特別補助國中小學開辦「課後補救教學」,根據各縣市調查統計,去年總計有兩千三百零三校開辦,結果百分之六十的學生在學科成績方面有進步,百分之七十的學生在學習態度方面有改善,百分之八十五的學生能在指導下完成指定作業。
教育部國教司長潘文忠表示,這些學習落後的學生大多來自弱勢的家庭,他們在學校跟不上教師的教學進度,回家後又沒有人指導,結果學習成就愈來愈低落,惡性循環之下,對學習也愈來愈沒有興趣。
屏縣佳冬國小的阿寶(化名)來自外籍配偶家庭。佳冬國小教務主任林素妃說:「阿寶的家庭經濟困難,父親常常情緒低落,母親是外籍配偶,無法指導阿寶的課業。」經過攜手計畫課後補救教學的協助,阿寶已經能如期完成作業,學業成就也提高了。
臺北縣江翠國小的小萱(化名),來自低收入家庭,母親獨力扶養四個孩子,小萱的哥哥是身心障礙者,妹妹患有地中海貧血症,小萱因為要照顧兄弟姐妹,分擔家事,以致課業學習落後。教師張美鳳說:「目前小萱的課業成績已經有進步,學習態度也有改變,完成作業的比例也提升了。」
嘉義縣新埤國小教師劉錦芳表示,有兩名五年級學生,原本學習態度散漫、不寫功課,經常在社區中遊蕩,透過攜手計畫的輔導,在星期六進行補救教學後,目前兩人已經找回對學習的興趣。
臺中市忠明國小結合臺灣陽光婦女協會及退休教師,開辦「課後扶助班」,嘉惠二十多名學生,一年下來展現成效,不但獲得臺中市課後扶助班績優學校,更因此讓學習障礙的學生展現高度的學習興趣。
忠明國小校長許玉樹表示,學校課後扶助班採取小班制,一口氣開辦三班,每班平均只有六到七名,接受輔導的學生以原住民、低收入戶及經濟弱勢的單親家庭學生居多。
參與扶助計畫的退休教師吳欐文表示,每次上課前她都會說一個故事,一方面藉此發展良好的品德,一方面學生都會安靜的聆聽,有助於建立生活規範,而小班制的輔導,也讓學習有障礙的學生展現學習興趣。
教師尤丹娟舉例表示,阿霖(化名)是最令人頭疼的學生,經過鑑定是學習障礙兒童,此外,他防衛心強,不願意與人交談,甚至排斥別人的關心,經過一年的輔導,不但作業按時繳交,甚至可以協助教師教導同學作業,幫教師做事,讓人十分安慰。
轉引自國語日報2008.02.19
2008-02-19
課後補救教學 找回學習興趣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