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中國時報】周曉婷/台南縣報導
不只學校軟硬體發展有城鄉差距,學生的心智發展同樣會反應生長環境的不同,南縣多個社福單位深入各地的學校協助推廣學童課輔或提供其他扶助,綜合不同單位的經驗發現,不同地區的學生所面臨的問題各不相同,就連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有城鄉差距。
慶美基金會上學期到白河鎮河東國小六溪分校為弱勢學童提供課後輔導,當地隔代教養及單親家庭比例偏高,家人對學童的學習成就並沒有太高的期許,也影響學童的學習心態,直到社工員介入輔導,並導入遊戲、繪畫等情緒治療活動,慢慢讓弱勢學生願意主動寫作業、閱讀繪本。
同樣位在白河鎮,仙草國小的情況又不同,世界和平會台南縣分會會長陳怡分析,該校因位處關子嶺風景區附近,學生家長大都在家做生意,家庭經濟與六溪分校相比,顯得很穩定,但因父母工作忙碌,學生變得比較獨立,少數學生甚至有自我中心傾向,不知如何和同儕互動。
陳怡也發現,即使像仙草國小這樣,學生家庭經濟無虞,但因仍屬偏遠地區,文化刺激不足,與都會區的學生相比仍屬資源缺乏地區,如何提供足夠的文化連結,誘導學童的學習興趣,恐怕是父母必須重視的問題。
轉引自中國時報2008.01.29
2008-01-29
環境差異 心智發展大不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