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06

大學生玩創意 點亮澎湖觀光

【媒體報導/經濟日報】鄭秋霜/澎湖縣報導

當台北101大樓璀燦的跨年煙火吸引了數十萬人聚集時,有一小群人卻不畏冬天的狂風捲起的大浪和低溫,在去年12月31日乘著小船來到澎湖員貝嶼,參加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舉辦的「島嶼夜未眠」跨年活動。

國北教大進駐員貝嶼,整合學生作品展、冬季旅遊,將藝文與海島產生連結。

這是國北教大藝術學系師生舉辦的「海島大藝誌」系列活動之一。他們從去年8月起陸續考察進駐澎湖縣員貝嶼的廢棄小學,不只在此成立「澎湖創意中心」,還以員貝嶼為創作主題,並在年前策劃「海島大藝誌」活動,整合學生藝術作品展、DIY動手玩創意體驗營、海島藝術節、冬季旅遊等活動,用藝文與海島產生了創意連結。

近年來,愈來愈多大學把文化創意產業,列為核心課程或學校轉型方向,國北教大副校長兼澎湖創意中心主任王富祥指出,國北教大的確看重這個趨勢,而且「把戰線從台北拉到澎湖」。

這個「從台北到員貝」的因緣,起源於澎湖縣推動「小島旅遊」,希望將離島的國小廢校校舍轉型再利用,結合社區,讓遊客體驗小島生活,使小島旅遊成為澎湖未來觀光市場的主力。

王富祥說,澎湖縣旅遊局長洪棟霖為了活化澎湖小島的廢棄小學,主動找上國北教大,經評估後國北教大選定廢校多年的員貝國小,並與澎湖縣政府簽訂五年合約,成立「澎湖創意中心」。

從去年8月起,國北教大師生開始將30多公噸的創作設備從台北先運送到嘉義,再從嘉義搭船運送到馬公,再從馬公開車到歧頭,再靠著歧頭碼頭的小船,一船船把裝備陸續運到員貝,如此舟車勞頓,凸顯國北教大師生長期耕耘的準備。

一開始,這些外來人口引起了村子的騷動,「不知他們想幹什麼」,是大家的疑問。

國北教大師生上岸的第一件事就是「拜碼頭」。王富祥說,他們先到村民信仰中心「龍興宮」擲筊祈求香灰,連夜燒製平安符。當時從台北帶去的電窯尚未安裝好,師生只好克難地連夜在戶外架起簡便的爐,把含有香灰的平安符做好,然後挨家挨戶發送,拜訪居民及向居民解釋他們進駐此地的目的。

王富祥說:「我們是外來人口,要尊重在地人及文化,不能反客為主,這是促進彼此了解、化解疑慮的第一步。」未來「澎湖創意中心」計畫每一個月到一個半月推出一次主題活動,並由國北教大不同的師生輪流到員貝參與。

王富祥說,從去年8月以來,學校已有100多位師生陸續到過員貝,了解如何在離島生活,並規劃藝術創作體驗營,鼓勵澎湖當地師生到員貝體驗,也有台灣遊客來島上體驗工藝DIY,做完就可直接帶走。光是去年12月21日到今年1月1日推出的「海島大藝誌」活動,就有超過1,000人參加過DIY體驗活動。

未來「澎湖創意中心」計劃開辦「海島學校」,讓中小學生體驗藝術、生態及生命課程;也將與當地的民宿業者及水上活動業者合作,結合文化、生態觀光,營造出別的地方無法複製的旅遊體驗行程。

雖然過去與澎湖毫無淵源,但員貝嶼自然景觀與獨特的慢活生活方式,仍帶給學生有別於城市的創意衝擊。

每月推出主題活動,讓創意種籽發芽茁壯,結出文創旅遊業果實,為海島注入新意。

例如「海島大藝誌」策展人賴怡君,以員貝「玄武岩」自然景觀為靈感,創作出「時、石」作品;吳明蒨創作的陶瓷作品「貪求」,以張開的大嘴表達她來到員貝後,對都市生活人們盲目追求私慾卻總不滿足的反思;黃依婷的「聽風在唱歌」,希望呈現與澎湖冬天強風相處的愉悅感受。學生的作品分散在吉貝嶼各處,甚至還有擺在海裡,必須退潮才看得見,成了在地的一份子。

洪棟霖指出,海洋小島的特色,很適合設立創作營,國北教大有很多系所的發展方向與文創產業相關,可成為澎湖發展所需的助力,澎湖旅遊局希望透過創意與旅遊的結合,能讓更多人有志於把澎湖人文自然意象做為創作來源。

原先是沒水、沒電的廢棄小學,如今變身成為「澎湖創意中心」,這把創意的種籽能否在海島生根茁壯,結出文創產業與觀光旅遊的果實,為海島注入新意,各界都將拭目以待。

轉引自經濟日報2008.01.06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