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中國時報】朱芳瑤/台北報導
就讀小學3年級的強強(化名),被心理師診斷情緒表達遲緩,個性畏縮且注意力不集中,他在妹妹癌症過世後,更是自此斷絕與旁人的接觸。幸好,在北市駐區心理師的協助下,強強漸漸走出親人逝去的陰影,重拾歡笑,讓師長及父母鬆了一口氣。
「情緒困難、心理創傷或同儕相處問題,都是孩子不快樂的原因。」仁康醫院心理諮商中心心理師張慈莉說,強強是令她印象深刻的個案,在老師無能為力情況下,由學校轉介給她,她就是將強強帶離痛苦深淵的駐區心理師。
諮商需求高 人次超過去年
台北市目前共有15名專業心理師,在12個行政區駐區諮商,彌補國小無專任輔導師資的缺口,挹注心理諮商專業。
根據駐區心理師去年的評估報告指出,九十五年度諮商次總次數為1451人次,使用率為100.76%,顯示國小輔導室充分使用駐區諮商心理師的資源,亦凸顯國小校園對駐區諮商心理師有極高的需求,甚至「已出現不敷需求之現象」,而今年一至九月諮商人次已多達1470人次,已超過去年全年總數。
張慈莉表示,她手中幾乎有10幾個個案等待諮詢,因時間、資源有限,往往得壓縮個案訪談次數,或將情節輕微者轉由老師自行輔導。
家庭溫暖式微 開心不起來
有11年輔導組經驗、北市雨農國小教師高懿琴說,不快樂的學生越來越多,從大環境來看,家長的經濟壓力沈重,工作時數長,導致都會區的孩子下了課幾乎往安親班跑,「家」變得比較像是「旅館」;近幾年來,父母一方遠在海外工作的家庭亦增加不少,被納入廣義的單親家庭,容易讓孩子缺乏家的溫暖。
此外,教改混亂、家長重視成績觀念根深蒂固,加以孩子的挫折忍受力越來越低,都是學生很難快樂的原因。
高懿琴說,自己曾教過1名小6的男孩,因沒錢補習,又生長在文化弱勢的家庭,在學校常常被同學嘲笑。這名外表看似堅強、成天笑嘻嘻的小男生,有天卻敞開心房跟她說,「老師,其實我心好痛…」她才驚覺,表面上沒事的孩子,或許才最脆弱。
師長多觀察 適時提供協助
張慈莉也說,她擔任駐區心理師的初期,發現轉介來的個案,幾乎是過動兒或調皮搗蛋的孩子,心理師儼然變成第2個訓導處,「但諮商時間很短,對過動症或亞茲伯格症孩童的協助其實很有限。」
她呼籲老師、家長細心觀察,找出異常安靜、外表看似乖巧,但可能有情緒困難的孩子。張慈莉說,這些不快樂的孩子,通常跟心理師談幾次後,往往都能解開心結,像強強一樣,找回應有的光采。
轉引自中國時報 2007.11.25
2007-11-25
孩子不快樂駐區心理師來幫忙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