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4

辦理攜手課輔有成 18校獲獎

【媒體報導/國語日報】楊惠芳/臺北報導

為鼓勵教師將每個學生帶上來,教育部昨天頒獎表揚「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績優學校,共有十八所國中小學獲獎。其中有的教師就像「便利商店」,隨時提供學生課業及生活輔導;有的像學生的「第二個媽媽」,教導肢障孩子從不會寫字到會寫字,從不會走路到不再跌倒。

彰化縣平和國小邀請退休教師加入攜手計畫行列。退休教師郭阿雪說,協助學習落後學童,必須先診斷學習困難的原因,再對症下藥,才能進行有效的補救教學。

獲獎學校的優秀成果已拍成紀錄短片,公布在「攜手計畫網」(http://asapoe.nutn.edu.tw/index.php?gid=7),供各校參考。

轉引自國語日報2009.09.04

2009-08-10

颱風重創346校 災損7千萬以上

【媒體報導/聯合報】薛荷玉、湯雅雯/台北報導

莫拉克颱風對國內校園造成重創。教育部統計,到昨天傍晚,共346所學校受災,損失金額在7千7百萬元以上;受災最嚴重的是台南縣、屏東縣,這兩縣市許多學校都還在停電、淹水,學校人員無法進入學校查看,災損金額估計還會上升。

今天是周一,學校的暑期輔導課要不要上?教育部次長吳財順指出,各級學校應以學生安全為首要考量,暑期課輔要暫緩或如期舉行,授權給地方政府及教育局「因地制宜」。

以屏東女中為例,學校多處淹水,且還在停電中,校長考量學生交通安全,已決定行政人員今天要上班、但學生不用上課。

屏東縣佳冬鄉的塭子國小校園全都淹水了,教學大樓的多台電腦、印表機、影印機、飲水機都泡在水中,災損估計多達1千3百萬元。屏東縣東港鎮的東港國中,則回報校園情況是「一片汪洋大海」,地下室全都淹水,連學校圍牆也有部分傾斜。

屏東縣林邊鄉的竹林國小一樓都淹水,18台電腦泡在水中,運動場上爛泥淤積有20公分,跑道也都被雨水沖走了,更慘的是,新到的下學期課本也有1/3泡水。

台南縣善化高中多棟教室及男女生宿舍的地下室淹水,發電機、消防系統都泡在水中,光是損失估計就達2千萬元,是截止目前回報災損金額最高的學校。

初步統計,台南縣有20所學校受災,損失金額在2千3百萬元以上;屏東縣有45校受災,目前回報的災損為1千9百多萬,但很多學校因還淹在水中,災損難以估算。

教育部昨天針對莫拉克颱風災情召開緊急因應小組會議,由部長鄭瑞城親自主持,統計全台各級學校災情;鄭瑞城今天也將前往嘉義、台南、高雄等中小學勘災。

吳財順指出,今天起,教育部每天都會召開災情會報,請各校每天兩次回報災情,「儘速通報,才能快點復建,」教育部也將儘速提供受災學校相關經費補助。

轉引自聯合報2009.08.10

2009-06-10

關懷弱勢兒 社區書店扮推手

【媒體報導/國語日報】趙瑜婷/臺北報導

社區獨立書店,也可成為傳遞關懷弱勢理念的平臺。兒福聯盟為幫助弱勢兒童募集文化基金,昨天與獨立書店聯盟合作,除了舉辦義賣活動外,在暑假深入全國各地社區書店,舉辦生命教育的繪本講座,喚起愛閱讀的親子以實際行動關懷弱勢兒童。

目前全臺有近兩成家庭無法負擔孩子的學校費用,兒福聯盟執行長王育敏表示,弱勢兒童更嚴重缺乏課外閱讀資源,由於文化刺激不足,思考及視野受局限。書籍閱讀少,他們沒有話題和知識與同學分享,人際交流少,變得越來越孤僻自卑。籌募課外書籍費等文化基金,就是希望他們有機會站起來。

「我愛看書,也希望弱勢兒童能和我一起享受讀書樂!」活動一推出,在社區內獲得很大回響。臺北縣小小書店表示,一般民眾很少注意弱勢議題,但在街頭巷尾的社區書店,卻可提供教育平臺,讓常來店裡的親子有機會認識弱勢議題,進而創造出接納的氛圍。

轉引自國語日報2009.06.10

偏鄉學校教室 年底前全面e化

【媒體報導/國語日報】楊惠芳、諶淑婷/臺北報導

行政院長劉兆玄和教育部長鄭瑞城昨天共同宣布,今年將投入七十一億元建置中小學優質化均等數位教育環境,預計全國有六萬間教室e化,今年底前將率先完成偏鄉、原住民和離島地區的國中小學教室e化。另外,教育部也將補助六千五百間「e化專科教室」、兩萬五千七百間「e化數位教室」,讓全國學生擁有e化的教育環境。

劉兆玄說,未來e化專科教室加無線上網,將把最新的科技應用在國民教育。不過,有e化教育環境後,如何有效應用到教學,教師是關鍵。

鄭瑞城表示,這次數位教育環境的建置著重縮短城鄉教育差距,預算優先補助離島、偏鄉及原住民地區的公立中小學,希望達到「班班都是e化教室」的目標。

教育部電算中心主任趙涵捷表示,「e化專科教室」是指音樂、自然和英語等專科教室,e化設備包括電子白板、液晶螢幕、投影設備、電子顯微鏡、電腦、搖控器等,每間補助三十萬元。「e化數位教室」配備包括電視、電腦和投影設備等,每間補助六萬元。

離島澎湖縣中正國小訓導主任林龍秋聽到教室全面e化很興奮,因為中正國小雖然是市區大學校,但僅有一間多功能教室有單槍、電腦設備,其餘三套單槍設備則是三十個班級輪流借用。有了健全的e化設備後,教師教學更即時。

臺東縣蘭嶼國小總務主任莊俊德表示,近兩年臺東縣編列預算,讓每班教室都有投影布幕,但每次裝設單槍很花時間,他希望推動e化後,提升教學效率。原住民為主的花蓮縣東里國小,學生林沛山說,期待未來教室裝設電子白板,讓教學更活化。

教育部推動e化教育環境重點項目:

補助對象   預計達成目標            補助經費

國中小學   e化專科教室6,500間         每間30萬元
國中小學   e化數位教室25,700間         每間6萬元
高中職    更新電腦教室684間          每間150萬元
高中職    建置班級e化教學設備23,104間     每間7萬元
高中職    建置多媒體互動教師學習中心50校   每校300萬元

轉引自國語日報2009.06.10

100學年度實施 閩南語課綱拼音小三才學

【媒體報導/聯合報】王彩鸝/台北報導

國中小閩南語教學將改走「務實路線」,配合每周只有一小時的課程,閩南語拼音延後到小三再學,但仍要求國中生能應用簡單閩南語寫作。舊政府時代爭議很大的閩南語課綱「微調」,月中即將拍板定案,可望於100學年度開始實施。

前部長杜正勝任內推動的「九年一貫課綱微調」,只剩下閩南語課綱懸而未決,原草案要求小一開始學台羅拼音、小三會用閩南語寫email、國中生會用閩南語寫部落格,引起極大爭議。

鄭瑞城上台後,重新修訂、審查閩南語課綱。閩南語課綱審查小組召集人曾憲政表示,草案把課綱233條能力指標精簡成102條,大幅「瘦身」後的課綱更「務實」,畢竟小學每周只有一小時「本土語言」 (原鄉土語言)課程,不宜塞太多東西。

曾憲政說,溝通才是語文教育的重點,「拼音法只是工具」,沒有必要統一,就交由市場去競爭。正草案把閩南語拼音延後到小三再學,但允許「因地制宜」,例如閩南語盛行的南部縣市,可提前至小二教。

閩南語的書寫能力也往後延,國小低年級不要求寫的能力,也不教冷僻的閩南語用字,只要懂得國語文字的閩南語發音就可。但新版閩南語課綱,仍要求國中生能應用簡單閩南語寫作,嘗試創作閩南語詩歌或文章,也要會用運用閩南語寫日記、寫信,及用閩南語開會、座談、演講、辯論等,還要能把國語口譯成閩南語。

針對國中階段閩南語能力指標,台北市國中校長質疑說,國中階段閩南語不是正式課程,有的學校排在彈性課程上,有的當社團選修,閩南語課綱在教學上窒礙難行。

台北市國語文領域召集人、永吉國中校長林美雲表示,目前國中的閩南語連選修課都稱不上,該校只在「閩南語研究社」的社團活動教閩南語,老師自編教材,但全校性活動會辦閩南語演講比賽等活動。

轉引自聯合報2009.06.10

明年九月起 國中小吃午餐 免費

【媒體報導/聯合報】薛荷玉/台北報導

國內二百四十萬公私立國中小學生從明年九月起,全部都有免費營養午餐可吃了。至於是否設排富條款,將由地方縣市政府決定。

行政院長劉兆玄昨天在台北縣深坑國小與小朋友共進午餐後,宣布政府將全面補助國中小學生營養午餐費用,甚至連寒暑假的到校日,都有免費午餐可吃。

教育部表示,將以小學生每餐卅二元、國中生卅五元的額度,把經費撥給縣市政府,由縣市政府決定是否全面補助,如果設排富條款、只補助弱勢生,則經費可用在其他教育項目上。

教育部體育司長王俊權強調,依照院長指示,全面補助營養午餐將不會排擠一般教育預算,只是多給地方政府一筆經費,「如果原來就想開辦免費營養午餐的縣市,就有錢做了;不想開辦的,也多一筆教育經費。」

包括北、高在內的中小學生明年九至十二月的營養午餐費,約需五十九億元,目前還缺卅九億,尚待主計處籌錢;後年(一百年)預估經費要一六九億,則需中央、地方一同分攤。

全國家長聯盟理事長謝國清昨天重申,營養午餐不宜全部免費。他表示,如果中央有錢,不如用來開辦十二年國教;且現代親子關係常得靠中午的便當維繫,「我還記得以前帶便當,最期待的就是有一根香腸。」政府不應切斷這條親子連繫。以北市為例,約有半數國中生是由家人準備便當,再帶到學校蒸。

轉引自聯合報2009.06.10

2009-06-09

推動民俗運動 學童玩出興趣

【媒體報導/聯合報】李蕙君/台東報導

台東縣延平鄉桃源國小每個學童都會跳繩、扯鈴,隨興來段特技雜耍也難不倒他們!校方7年前推動民俗運動,利用每周一第一節下課20分鐘讓學生齊聚操場跳繩、練扯鈴,原本只是希望培養學生運動的習慣,沒想到小朋友玩出興趣,民俗運動成為該校特色!

桃源國小校長古仁發說,當初只是發現小朋友體重超重,不少學童不愛動,才會發想在固定下課時間要求學童玩些比較好玩的遊戲,趁機運動一下,漸漸引發學童運動興趣。

由於校內多數是布農族小朋友,教師一開始都提出布農族傳統摔角等運動,但礙於校園設備不足只好放棄,正好教師田紹平等人會扯鈴及跳繩兩項技藝,因此選定高年級學生學扯鈴,中、低年級練跳繩。

長期下來,桃源國小學童個個都是跳繩及扯鈴菁英,也列為畢業標準之一。現在每周一第一堂下課就能聽見中低年級小朋友興奮又快樂的跳繩,不管個人跳或雙人拉繩跳,都難不倒他們;高年級學生則在一旁練扯鈴,偶爾來個螞蟻上樹、雙人拋接等,讓經過的村民及家長看到忍不住拍手喝采。

望著學童盡情跳躍、燦爛的笑容,古仁發說,雖然不知這些運動對小朋友的身高、體重是不是有幫助,但一定能讓身體更健康、心肺功能更好,且讓孩子們變得活潑、有朝氣,培養良好運動精神與態度,值得肯定。

轉引自聯合報2009.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