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26

政府採購應與時並進 打造為台灣而教數位教育

【媒體報導/聯合報】詹文男(MIC資深產業顧問兼所長 )

詹文男(MIC資深產業顧問兼所長)71億是筆大數字,花的正確,有效提高台灣電腦e化教育及縮短城鄉間的數位落差,更可提升教育市場對於電腦採購的適切性。

目前政府機關的電腦採購流程,和其他先進國家相近,相當完整,尤其綠色環保方面,更於11年前在政府採購法96條中有明確規定。只是教育市場的需求絕對和其他市場不同,以使用者-學生來看,年齡差距從國小到高中,教授者提供的課程也不同,因此教育市場的使用環境勢必比一般企業、政府單位更為複雜外,台灣在數位落差上可說一國兩制,多數學校對於電腦規格及採購專業度還需加強。

採購上,中信局等公證機構可針對教育市場獨立列出,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如:教學應用、學齡階段等方式進行分類,規格只需列出處理器、記憶體等大項,環保省電也應列入規格,讓採購人員了解這台電腦可為學校省下多少電,更可將規格趨勢做出說明,提高採購開單人員的專業知識。

例如,四核心處理器效能強,但應用在不同領域,得到的結果不同,有時雙單核、單核還比四核心強。此外,過去時脈高低是效能的展現,但近年半導體製程提高,多核心應用,時脈反而不是重點,高時脈還可能和高用電畫上等號。從此問題可看出,隨著電腦普及,採購更需以明確的應用方式看待,而非單一規格的比較外,科技不斷進步,政府相關電腦採購規範更需「與時勢並進」做改變。

教育市場採購流程正確,不只可讓教學品質提高,背後的議題更具教育議題。例如學校重視環保議題,採購省電電腦,可將電腦環保觀念帶到學生。此外,政府針對教育市場投入大筆預算時,應思考教學師資是否也跟著提升。

以美國為例,有「為美國而教」的非營利組織,號召社會新鮮人,至低收入戶地區當老師。然而台灣偏遠區域,最欠缺的就是專業電腦師資,在無法改變現狀,應可和民間合作,集結大專學校、公司等,給予一定補助,去認養學校教學師資、軟體維護,讓採購回來的電腦系統能發揮應有綜效,打造出「為台灣而教」精神,此精神將超越71億所帶出的實際義意。

轉引自聯合報2009.05.26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