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09

學子閱報 思考獨立 培養國際觀

【媒體報導/人間福報】羅智華、周慧珠/台北報導

「讀報就像是站在巨人肩膀看世界,幫助孩子看得更深更遠。」教育部國教司司長楊昌裕表示,因此教育部向來鼓勵學校推動讀報教育,希望藉由良好的新聞題材,讓更多學生打開閱讀視野的另一片天空;他強調,想讓讀報教育發揮效益,父母與師長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必須在孩子閱讀報紙的同時,引導他們從中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曾志朗:每天讀報 養成閱讀習慣

讀報教育的功能,行政院政務委員曾志朗也深表肯定。他說,現在許多報紙既有副刊,也有科學版,對學生的幫助很大,面對豐富的知識資源,閱讀習慣的養成很重要,而每天讀報就是最方便的入門方式。

曾志朗指出,豐富的報紙內容規畫、精美的版面設計,以及師長的閱讀引導,都有助於促成讀報風氣,繼而讓兒童從每日讀報中認知,閱報可以讓自己和世界接軌。因此,如何養成兒童讀報能力,並培養每日持續閱讀的習慣,也是教育重要的一環,透過生活化的讀報行為,學生將可養成批判思考和論述、溝通的能力。

洪蘭:題材多元 掌握社會脈動

長年推動閱讀教育的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也肯定讀報教育對學生的助益。她表示,閱讀的形式可以很多元化,不見得只限於兒童繪本或是名人傳記。在她看來,讀報可為學生打開「知識之門」的另一扇窗,透過各種題材的新聞報導,不但有助學生掌握社會脈動與世界變化,也是培養國際視野與擴展世界觀的好方法。

洪蘭強調,要讓讀報教育扎根校園,師長的引導很重要。她認為,老師可以多設計一些問題來幫助孩子從報導中反思、去咀嚼新聞所要傳達的意涵,讓「新聞不只是新聞」。

李家同:專責網站 做好把關工作

暨南大學名譽教授李家同表示,想要落實校園讀報教育,教育當局責無旁貸。他說,正面良好的新聞題材是推動讀報教育首要之務,因此如何選擇適合孩子閱讀的新聞,也是讀報教育成效良好與否的關鍵。

李家同建議,當局可以成立一個專責的讀報教育網站,每天篩選適合的新聞報導,讓各校老師可以上網下載,再整理給學生閱讀,以藉此過濾不適合學生閱讀的報導,做好把關工作。

楊昌裕:讀報投稿 建立寫作能力

除可透過讀報培養閱讀習慣,國教司司長楊昌裕認為,並可藉讀報建立寫作能力。他建議,老師與家長可鼓勵孩子在讀完報紙後,寫下讀後心得或所見所聞,投稿給報紙,讓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增長雙管齊下。

轉引自人間福報2009.03.09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