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聯合報】薛荷玉╱台北市報導
「每位老師對自己的缺點、不足,應該多少知道,但可能不很明確,或不清楚如何改進。」台東縣瑞源國小資訊、藝術人文教師黃琇琳說,參加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課室觀察後,同儕幫她找出問題所在—提問時一下跳太遠,小朋友一不注意就會沒跟上進度。
「我以前跟小朋友說,現在看這個上面,但有些小朋友不知道我指的什麼,現在我會說,請你們看定位板。」黃琇琳說,「還有我有些口頭禪,現在也都改了。」什麼口頭禪?「『就』啦!『那』啦!」黃琇琳的同事頑皮地跳出來吐槽,顯示同事間互評的氣氛相當不錯,沒人因此不愉快、「記恨在心」。
台東縣鹿野鄉的瑞源國小是個只有10位老師的小校,但也是教育部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最成功的學校之一。
瑞源國小校長吳秀金表示,因一開始就向老師強調重點在「專業成長」,而不是考核,且是試辦,老師們並未排拒;且校內過去本來每學期都做教學觀摩,現在只是把它更有系統地進行。
為了進行專業發展評鑑,瑞源國小的老師們訂出了二、三十項指標,每位老師都可以找一個自己想改進的指標來進行,並擬訂成長計畫。
「比如說有位老師就專注在班級經營規準之下的『獎勵制度』,因為他平常對小朋友答題正確或表現好時,常忘了及時的具體獎勵,現在他就會口頭稱讚,或記點加分,來鼓勵學生。」吳秀金說。
吳秀金強調,專業發展評鑑絕不是批鬥大會,校內的老師在課室觀察後的會談中,不只挑缺點,也會適時地讚美老師表現傑出部分。
台師大師培處助理教授張素貞最近正為教育部彙整試辦評鑑學校的事蹟,她認為,許多老師對評鑑的疑慮在許多老師並不習慣把自己的教室開放給別人看,但如果敞開胸懷接受意見,不管是教了多少年的老師,都能從其中成長。
張素貞觀察,不只是「老」老師,年輕老師也對評鑑抱持懷疑態度,反倒是40幾歲的「中古」老師們對專業成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比較有興趣。
轉引自聯合報2008.10.05
2008-10-05
口頭禪 教學盲點 評鑑揪出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