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國語日報】張彩鳳/臺中縣報導
為了推動生活化的學習,號召學生走讀社區,發現臺灣之美,教育部推動「在地遊學、發現臺灣一百條遊學路線」,並鼓勵學校以城鄉交流方式推動。但是經費不足,許多學校的遊學課程不是尚未開發教材教案,就是還沒開始運作,有些學校甚至不知名列在遊學路線中。
學校表示,這項在地遊學方案立意甚佳,但學校人力、資源不足,很難全面推動。彰化縣一位國小校長指出,學校被規畫在一百條遊學路線上,可能是教育處提報的,校方根本不知情。
中部地區發展遊學課程具特色的臺中縣博愛國小校長張富棠指出,學校鄰近谷關風景區,受到觀光業者的資源和支持,才能有效推展遊學計畫,但課程大都須仰賴業者,未能建立一套完整且有系統的課程,十分可惜。有的學校建議,教育部應該以編列經費的方式,補助學校,並協助學校發展在地遊學課程,才能夠讓學生的學習更有深度。
臺中市軍功國小校長黃滄郎說,該校積極發展本位課程,推動走讀式學習,目前多集中在學生參觀學習上,要是有經費補助研發教材,或許可發展具有特色的遊學課程和內容。如果能夠比照教育部整建老舊國中小學逐年編列經費的方式,提供學校部分經費,就能有系統的發展出相關課程,不但有助於發展學校本位課程,更可以深化這項計畫,落實在地遊學的美意。
轉引自國語日報2008.07.08
2008-07-08
發展在地遊學 學校苦缺經費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