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10

文昌國小生態池 戶外自然教室

【媒體報導/中國時報】葉明憲/南投報導

「哇!那是田螺、蜻蜓」、「老師,筆筒樹做什麼用?」鹿谷鄉文昌國小師生九日在校園生態池畔,觀察青蛙、昆蟲的棲息生態,七嘴八舌好奇不已,顯現文昌倡導校園自然生態教育向下扎根落實。

文昌國小是鹿谷鄉的「老學校」之一,位在小半天,早年吸收竹林、竹豐、和雅等3村的小朋友,直到和雅獨立創校。921校園重建時,在校長林文筆的主導下,於校園一隅規畫闢建生態園區,引用山泉水、栽植馬纓丹等多種蜜源植物,以期招蜂引蝶。

生態池畔也種植引進的紅葉槭樹,提供學童辨識與楓樹的差異,還有栽培台灣原生種的土肉桂、30年老桂花樹等近百種生態教學植物,利用廁所化糞池上方的空地,建為竹類標本園區,不但可輔導自然教學功能,亦收到美化校園的效益。

已經闢建長達8年的生態池,池中可見台灣高山固魚成群悠游、本土田螺慢步爬行、青蛙噗通跳下水、蜻蜓點水等可愛有趣的生態世界,已成為小朋友課最喜歡去的場所。

上課期間也常看到老師帶著小朋友到生態園區,認真的介紹各種動植物及輔導觀察有趣的生態棲息或復育演變的過程,校園不時傳來「那裡有青蛙」、「樹枝上有1隻螳螂」等稚嫩驚呼聲,學童忘情的融入學習領域,體認對環境保護的概念,校園成為快樂兒童的天地。

校長林文筆表示,興建生態池園區、栽種多樣的物種,竟而可以再吸引蝴蝶、昆蟲等動物聚集飛翔,讓學生們從中學習自然生態知識,同時建立減碳節能的正確觀念,是最符合環保的校園建設。

轉引自中國時報2008.06.10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