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21

末屆畢典 光明國小跟著畢業

【媒體報導/中國時報】廖肇祥/南投縣報導

「縣長獎得主高惠文同學、議長獎高惠文、鄉長獎高惠文…」廿日魚池鄉光明國小舉辦「最後」1屆畢業典禮,高惠文是唯一的畢業生,畢業禮物要勞動貨車來載。第1屆校友也來了,兩屆差了50歲,但都是來做校園最後的巡禮。

校方表示,12名在校生將併入頭社國小,校舍將作為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生態教育研習中心。

位於武登村的光明國小,民國44年設立在水里鄉與魚池鄉的交界,鼎盛時期1班有47名學生,但因農業經濟沒落,人口外移、少子化等多重因素,創校55年,僅有755名畢業生,甚至1班僅1名學生,教育單位基於成本考量,決定併入頭社國小,昨天全校13名學生一起「畢業」,但與會老校友、曾任教的教師多達300多人,他們表示,要來做最後的校園巡禮。

創校55年 僅有755名畢業生

校長謝再智語帶感傷說,校友雖不多,但出了博士,有國立大學校長、知名企業董事長,因為人數少,每位學生受到更多的關愛,打躲避球人數不夠,老師也跳進去當球員,經費不足請不起遊覽車,老師開著私人轎車帶著學生畢業旅行,學校雖小,仍隱含著珍貴的史料與回憶。

高惠文致詞時頻頻拭淚,播放離別歌曲時,學弟妹們哭得唏哩嘩啦,家長忙著遞面紙,六年級班導師曾亭莞送惠文縫衣針、百合種子等,盼望她心細如針、如台灣野百合般堅韌。曾亭莞話越說越哽咽。

廢校感傷 師生留下珍貴回憶

高惠文領到的禮物堆得像小山高,家長特別開著廂型車來載,但臉上卻未顯露笑容,她說「班上只有我1個人,玩樂都跟學弟妹在一起,以後即使回到母校,也找不到他們了。」學弟妹也搶話,「併校後同學有的到水里鄉就讀,我們沒有畢業,也不能在同一班了」。

光明國小第1任校長彭德華也來了、第1屆班級學號1號的校友蔡松田也報到,在校生與老學長、老校長、現任教職員在講台前留影,謝再智說,「這是個無比難得的畫面,大家因光明消失而相聚,但還是祝福曾與光明國小結緣的人們,前途無比光明。」

頭社國小學童騎著獨輪車排列出「頭社迎接光明未來」文字歡迎新同學,校長吳永瑞接下學生折好的校旗,象徵傳承,全校師生施放環保氣球後,象徵未來起飛;舊校舍規畫為生態教育研習中心,「光明」沒有消失,它只是換一種形式,做跨世代的教育。

轉引自中國時報2008.06.21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