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公共電視】郭志榮報導
在台灣偏遠地區,有五百多所小學,因為學生人數不滿百人,面臨著裁併或廢校的命運,讓偏遠地區的教育,走入消失的歷史。但是,許多偏遠小校,在廢校的困境中,思考不同的教育模式,結合特有的自然生態,展開靜默的改造工程,期待在山巔海濱,走出偏遠國小的新春天。
偏遠小學一定是凋零和落後嗎?這裡有三所小學的故事,在不滿一百人的學校裡,展現結合自然的生態校園,更開創出童年歡樂的教育價值。路遠,心不遠,在偏遠國小的校園裡,有著無限可能。
花蓮縣西寶國小
來自台灣各地的國小學童,集合在西寶國小的廣場前,對於許多未曾離家的國小孩童來說,這是人生中一個全新的經驗。校園充滿學生的盛況,在十多年前的西寶國小,幾乎無法想像,因為當地社區的凋零,讓學生人數急速下降。
位於花蓮太魯閣內的西寶國小,在1963年成立,原來是為了提供西寶農場的農民子女就讀,但是隨著農業人口消失,學生人數不斷減少,西寶國小面臨廢校或轉型的抉擇。
結合自然環境,走出西寶的風格,成為全校師生努力的目標,他們自許成為一所公立的森林小學。學校改制為全學區制,台灣各地的學生都能申請就讀,因為學校偏遠,採取住校制度,在學校教育之外,同時培養學生生活自理的能力。目前西寶國小共有六十多位學生,吳立謳是西寶國小五年級的學生,寒假留下來參加營隊,住校生活讓他培養出獨立性格,穩定的個性,總是靜靜的觀察事物。
2001年,新的校舍改建完成,以綠建築觀念設計的校園,提供學生良好的學習環境,打破一般人對於偏遠國小,就是破舊與落後的刻版印象。美化的校園環境,豐富的生態資源,讓西寶國小思考,如何擴大資源利用,除了分享社會,也能創造利潤。對於偏遠小學,極力被要求廢校或整併的理由,就是不合成本效益,消耗教育資源,但是西寶國小創造利潤,打破偏遠國小難以經營的思考。結合太魯閣國家公園的自然資源,舉辦五天四夜的生態教育營,成為學校經營的策略,營隊吸引許多學童報名,報名人數甚至爆滿,只能等待下一梯次。
穿過隧道,來到白楊步道,學生將要探訪這個深山林道,在花蓮鳥會和國家公園解說人員協助下,生態行程開始。一路上,走過崩壁,穿過山洞,小學生們獨立面對挑戰,體驗自然。走過吊橋,白楊瀑布就在眼前,二層疊瀑從山頭而下,壯闊的氣勢,讓學生體驗自然的雄偉。對於環境教育,西寶國小有著更高的使命,必須追求自然與教育結合的目標,甚至成為一種自然教育的示範。
豐富的自然環境,讓西寶國小有著迷人的優勢,在學校教育之外,也成為國家公園的生態教育中心。學生製造壓花作品,所有花材取之自然,看似窮困的偏遠國小,創造出校園中的富足。結合自然生態,開創城鄉交流,小學校的大願景,西寶國小走出一條不同的路。
宜蘭縣岳明國小
宜蘭社大的邱錦和老師,帶著許多義工,整理一根又一根的大木頭,因為他們想要自己蓋一棟房子。拆著舊倉庫的廢材,新的房子將被建起,連帶的一所小學也將會有新的風貌。這棟標榜資源再利用的房子,將被蓋在岳明國小的校園內,那是位於宜蘭港邊社區內,一所不滿百人的偏遠國小。位於宜蘭濱海的港邊社區,十多年來,同樣面臨青年人口外移的問題,學生人數減少,讓岳明國小一直處於被合併的危機,學校師生也一直思考如何創造學校的特色。
創造特色校園,成為許多偏遠小校努力的目標,岳明國小的改造計畫,是規劃打造一座生態循環的綠色校園。校內的水生池,成為計劃的起點,一些生態思考,在池邊的周遭完成。學校目前共有六十多名學生,每一個年級稀少的學生人數,落實小班教育的理念。在廢除偏遠小校政策中,另一個擔心的理由,在於班級學生人數稀少,同儕互動不良,會影響學生的人格發展,但是一位從大校轉來的學生,說出他的心聲。
小校總是一切靈活,老師可以帶著高年級學生就到附近的海邊上體育課。操場上,低年級學生上著體育課,學生甚至設計了一套螃蟹拳,結合校園生態。外界總是認為偏遠小校,教育資源不足,學生的學習程度低落,但是這種偏見完全錯誤。偏遠小校扮演的功能,除了學校照顧,更因為學生的家庭結構,學校常常必須多做一些,就像免費的課後輔導,幫助工作晚歸的父母,多照顧小孩一些。讓學校成為社區助力,不僅是為了幫助家庭,更結合港邊社區的社區再造,讓整個社區活絡起來,讓年輕人口回流,永遠不再有廢校的悲傷。
當校園裡有了孩童的笑聲,和大人們的期待,偏遠校園裡,不再有落寞的孤寂。許多來自其他學校的老師,幫著岳明國小創造新風貌,他們要以八十萬元,自力蓋起一棟綠建築,在一釘一錘之間,打造出屬於岳明國小的春天。
嘉義縣社團國小
嘉義大林鎮的農村裡,社團國小的學生們勤練著鼓藝,他們將要參加一場比賽,表演屬於他們學校的曲目。社團國小早期是為了眷村而設立,但因為眷村拆除,成了一所學生不滿百人的學校,同樣面臨偏遠小學的困境。
社團國小學生稀少,但是生物可不少,尤其學校旁邊的一片樹林,藏著大大有名的保育類生物。老師帶著學生,進行戶外教學,他們要尋找冬眠中的諸羅樹蛙。在一陣挖掘後,發現諸羅樹蛙的身影,學生捕捉放入觀察盒,諸羅樹蛙可愛的模樣,引起學生的驚嘆。觀察記錄完成,就將青蛙放走,受到驚擾的青蛙,在草地上跳躍,一臉無奈的躲回地底。但是社團國小師生的挖掘行動,在五年前,卻解開諸羅樹蛙的冬眠之迷,師生發現諸羅樹蛙冬眠時,躲藏地底,身體會轉為暗褐色。這個重大發現成果,解開許多生物學者多年的疑惑,在學者的鼓勵與協助下,社團國小展開保育諸羅樹蛙的行動,製作的生態網頁,獲得國內與國際網頁設計的大獎。在台灣,許多偏遠地區的國小師生,因為地利環境之便,在生態研究與保育上,做出許多重大貢獻,增添了它們的價值。
保育諸羅樹蛙,讓社團國小從默默無聞的偏遠小學,成為人人參訪的生態校園。今年,他們有新的點子,想要參加鼓樂比賽,比賽的曲目就是諸羅樹蛙。這首曲子用了不同敲擊樂器,表達諸羅樹蛙的叫聲與環境,繁複的樂曲結構,對國小五、六年級學生,確實是一項考驗。學生們不斷的練習,一旁觀看的老師,也是聽的心急,不斷提醒學生專心練習。全校師生不斷練習,但是實際上,他們有著先天的弱點,因為學生人數少,無法精挑細選,每一位學童無論優劣,都必須上陣打鼓,不過也因為如此,每一位學生都不曾被放棄。學校不大,學生懂得老師心情,幾位節奏總是根不上的,在樂團裡奮力的努力,敲響每一下節奏,不想讓老師失望。偏遠校園裡,鼓樂大響,大家都等待比賽的來臨。
比賽在南華大學進行,來自全台各地的參賽隊伍,都打出不凡了的水準。社團國小師生看在眼裡,心情沈重,面對各校精銳盡出,小校組成的雜牌軍,在氣勢上就矮人一截。上場時刻到了!長期的努力,就看這次的表現,老師說要笑著表演,學生們緊張的彎起笑臉。每位學生專心的打,收起在學校時的調皮,專心敲出人生最美的曲調。
比賽結束,等待評分結果,孩童們恢復調皮,心卻是緊糾著。宣布成績,「社團國小第一名!」,孩童們跳了起來,不敢相信奪冠。贏得比賽,校長說出他的心情,有關孩子們的快樂童年。在偏遠小校中,每位都是人生主角,只要願意學習,願意努力,每個人都能敲出生命中最響亮的節奏。
學校的大小,不能決定學生的命運,只要給他們機會,他們各自會找到生命的出路。從西寶、岳明、到社團等偏遠國小,在教育體系計畫廢校的陰影下,用不屈的信念,走出不同的路。當偏遠國小的孩子,像一棵棵生態小火苗,為學校,為故鄉燃起無盡的希望,那麼誰來呵護這群孩子,為偏遠國小,找尋溫暖的春天。
轉引自公共電視2008.3.21
2008-03-21
偏遠國小新春天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