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18

學校設工坊 原住民家長有頭路

【媒體報導/國語日報】趙瑜婷/臺東報導

每到下課時間,臺東縣新興國小的學生都會跑到校園內的「原愛布木工坊」,看父母製作手工藝品,到了傍晚再一起回家。為改善臺東許多家長長期在外工作的現象,校長鄭漢文特別成立工作坊,讓原住民家長回家鄉靠製作袋子和椅子等手工藝品謀生。當孩子看到爸媽辛苦工作的模樣,也激發他們努力向上的動力。

鄭漢文說,臺東單親、隔代教養家庭比例高,學校成立布木工坊後,改善當地原住民家長的就業機會與環境,尤其許多弱勢的婦女在經濟獨立後重拾自信。

布木工坊先從「內銷」開始,學校利用教育補助費,請家長為全校學生製作便當袋。令鄭漢文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個媽媽拿到生平賺的第一筆兩百元時,竟然開心的哭了。她說,要拿錢帶孩子去理頭髮,買食物回家加菜。

「媽媽原本在太麻里工作,每天都很晚回家!」如今媽媽就在學校裡的布木工坊工作,三年級的葉晴子很開心,每節下課都會去找媽媽,幫忙整理或是掃地。她說媽媽很辛苦,從早到晚才做一兩個鉛筆袋,而且做到手都起泡了,自己要更努力用功,將來減輕媽媽的負擔。

三年級鄭龍彬說,媽媽都做大袋子,因為利潤比較高,可是書包縫線多,媽媽常會感到眼睛疲累,雖然他想要幫忙,但媽媽怕他刺傷手指,都不准他動手。鄭龍彬努力推銷大袋子,每當外賓到學校參觀的時候,他會解說袋子上的百步蛇圖紋,並介紹排灣族文化。美麗的袋子總吸引大家購買,每個月都有一兩千元收入。賺了錢,媽媽會幫他買文具;龍彬則努力考好成績,希望讓媽媽開心。

五年級陳少謙的爸爸原本在臺中工作,每半年才會回家一次,爸爸目前在布木工坊做椅子。他說爸爸製作椅子時常要鑽洞固定,很累。他在放學或假日都會去海邊幫忙撿拾漂流木,或到工廠打掃,減輕爸爸的負擔。

轉引自國語日報2008.04.18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