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中國時報】周曉婷/台南縣報導
偏遠地區學童的單親及隔代教養比例高,能接受的社會資源卻明顯少了很多,慶美社會福利基金會前往偏遠地區為弱勢家庭子女提供課後輔導及家庭支持服務,基金會的老師發現,有些偏遠小朋友學習成就低,並不是小朋友不願學習,而是根本沒有資源。
慶美基金會獲台南地檢署緩起訴處分金贊助,去年六月至十二月首度在偏遠地區為弱勢家庭子女提供課後輔導,並針對有需要的家庭由社工員提供必要性協助,成為基金會第一個合作夥伴的白河鎮河東國小六溪分校,共有14名低年級小朋友參加小團體治療活動。
繪畫藝術課程 傾訴心事
基金會主任劉玲惠說,偏遠地區大都有單親、隔代教養、外籍配偶比例偏高等問題,六溪分校也不例外,尤其單親家長或隔代教養的阿公、阿嬤或忙於生計,或力有未逮,導致許多小朋友與都會區兒童相比,學習成就偏低。
基金會老師吳虹月也說,在提供課後輔導過程中,除了督促學生要寫功課之外,閱讀的推廣是一大重點,基金會老師帶到學校的繪本常讓小朋友愛不釋手,透過繪本的導讀,老師也一步步引導小朋友接受繪畫等藝術治療。
資源不均 凸顯城鄉差距
在藝術治療課程中,有一次的上課主題是「畫自己」,小二的小美在自畫像旁畫了兩間房子,一個房子代表遠在台北工作爸爸、媽媽的家,一個房子是小美和阿公、阿嬤住在六溪里的老家,吳虹月表示,兩間房子代表小美對家庭的渴望。
另一個常被學校老師視為麻煩人物的阿雄,因為活潑好動,在班上人緣不佳,阿雄畫的自己有個大大的頭,吳虹月說,阿雄的畫代表他其實很有自信,只不過,他的自信並不符合學校裡的教條規範,因而常常被誤解。
吳虹月觀察,偏遠的小朋友,相對於一般家庭的小朋友,呈現學習成就低等現象,也凸顯社會資源的城鄉差距問題,尤其,弱勢家庭甚至不懂得運用資源,惡性循環結果,弱勢小朋友更顯弱勢。
轉引自中國時報2008.01.04
2008-01-04
繪本導讀 弱勢學童畫中有話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