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12

客家漁村重現校園 笨港國小 評比特優

【媒體新聞/中國時報】曹俊漢/桃園報導

在客家漁港的新屋鄉笨港國小,結合地方特色,在校園內不僅有漁船,還有如假包換的海沙鋪設成的海灘,以海洋教育培養學生特質,「打造客家漁村傳奇」的課程,獲得教育部特色學校評比為特優學校,成為桃縣唯一獲此殊榮的小學。

昨日上午,6年級班代古佳叡與其他各年級學生,光著腳丫踩在沙灘上,或是直接站在漁船前的舞台,感受出海航行的困難,小朋友們高興地說:「能夠在學校就玩沙子,根本不必去海邊,真的很好玩」。

雖然該校是全國唯一的客家漁村小學,卻因受到漁業不景氣影響,不少學生逐漸失去與大海接觸的感覺。基於此,校方決定打造一座具有客家特色的漁村小學,在獲得桃縣府補助風雨教室機會,刻意將該教室設計成船型,同時將騎樓地板、樓梯彩繪成海洋藍白色,屋角由師生共同拼貼瓷磚成海浪。

此外,在風雨教育內部還以彩繪出一幅巨大的笨港灣大壁畫,展現笨港漁村早年風華歲月,而在5樓頂設有桃園數位天文台,樓梯轉彎處則布置成天文教學步道,搭配熱心民眾捐贈的天文望遠鏡,提供師生優遊於天文星象。

校長陳新平指出,該校老師陳信男利用假日或放學時間,帶著相機徘徊在海岸,不斷收集各項海岸特有的動植物,再逐一整理成為「戀上笨港灣」網站,去年即奪得教育部自製媒材製作獎項的鼓勵。

該校於今年9月間,再以「打造客家漁村傳奇─優遊天文星海」一案,報名角逐教育部特色學校評選,日昨成績公布,該校成為桃縣唯一獲特優者,證明師生的努力付出、沒有白費。

陳新平表示,評審給予的意見即是認為該校能以多元風貌、結合地方特色及海洋教育課程,真正落實在地課程。未來校方打算建置天文網站,分享天文新知,並製作互動式光碟電子書,豐富學生學習素材,讓偏遠地區學子享有都會學生無法享有的特殊教材。

轉引自中國時報 2007.12.12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