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7

過港國小轉型 弱族新天堂

【媒體報導/中國時報】張朝欣/雲林縣報導

全國第1所多元文化融合特色學校,廿六日在過港國小舉行揭牌儀式,原本面臨裁併校的偏遠小學校,結合新移民學習中心與早療中心,創造全新的小校風貌,也為偏遠鄉村注入了新活力。將對沿海地區外籍配偶子女等弱勢兒童,給予他們實質的關愛。

過港國小全盛時期曾有2百餘名學生,後來因為沿海地區缺乏就業機會,村內年輕人口不斷外流,學生人數日益減少,目前每年級僅1班,學生20餘人,教職員約10人,被列入雲林縣國民小學裁併校計畫中。

年輕人口外流 面臨裁併

村民們一聽說國小要被裁併,非常不捨,認為地方雖然日益沒落,但教育是他們唯一的希望,且一旦被裁併校,許多隔代教養家庭的阿公、阿嬤,便不能就近陪孫子上下學,因此村民們全力向縣政府反映,要求設法保留國小。

縣府從善如流,決定設法保留過港國小,著手展開轉型再造計畫,去年開始利用學校內的閒置教室,規畫新移民學習中心與早療中心,經過1年努力,昨日由縣長蘇治芬主持揭牌。

70餘歲的李爺爺說,孫子「阿宏」有學習遲緩現象,經過港國小老師一對一用心教導,現在學習情況有很大的進步,若沒有了過港國小,沿海偏遠地區的小孩子要怎麼辦?

台北教育大學學生曾2度在過港國小舉辦「多元文化成長營」,與外籍配偶子女等弱勢兒童共度5天,每次活動結束,孩童便依依不捨抱著學生們,哭著叫大哥哥、大姐姐們不要離開。

兩中心庇蔭早療兒外娘之子

過港國小校長郭秀玉表示,沿海地區外籍配偶子女等弱勢兒童,最需要是各界對他們的關愛,小朋友與教育大學學生相處5天後,都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哥哥、姐姐,可見孩子是多麼需要關懷。

蘇治芬表示,過港國小結合新移民學習中心與早療中心,創造小校附加價值,展現全新的生命力,精心設計的多元文化本位課程,將讓孩子學會尊重與關懷的情操,成為早療兒童的「長成天堂」以及外籍配偶的「後頭厝」。

轉引自中國時報2007.12.27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