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NPO-Blog】撰文/主編李芸萍 攝影/何忠誠
萌生的契機
知名自然建築大師萊特(Frank Lloyd Wright)對「綠建築」所下的定義是:「把建築物當成一個有機體來看,讓建築物跟自然環境完全融合協調的境界。」簡單的說,就是讓建築物變得具有生命力,能夠與大自然一起呼吸,讓建築與環境和諧共存。
一個漸漸被人遺忘的山城,一個人口漸稀的村落,如何能夠懷抱夢想呢?一場天災,沖毀了學校與屋舍,卻也開啟了夢想的入口。
八十九年象神颱風,大粗坑溪水狂瀉而下,造成猴硐國小六十多年校舍被土石掩埋,由於學校位在土石流警戒區,已無法原地重建,但學校若就此廢校,恐怕猴硐這座小小的煤礦山城也會消失不見!於是,在地方人士四處奔走後,終於擇定在入村處的防泛地新建學校,讓猴硐國小有了重生的機會。
依照傳統設計一所學校並不難,但身為猴硐人的建築師認為,學校與地方緊緊相繫,已然沒落的城鎮,如何運用建築設計,為家鄉建造自信,提供孩子更健康、舒適與環境共融的學習空間,才是他努力的目標。
山水共一色
車行經過瑞芳鎮,沿著侯牡公路前行,一邊是潺潺奔流的基隆河,一邊是層層巒疊的山色,不消多久,色彩繽紛、嶄新亟具特色的猴硐國小,已緊緊抓住遊客的目光。四周沒有高聳、拒人於外的圍牆,只有低矮、生氣盎然的綠籬,一眼就能看到在操場上或是校園中奔跑的孩子!
怎麼不見校門呢?原來為因應狹長型的基地及兩旁皆有道路動線的現實條件,建築師捨棄單一校門,而是從四面八方迎接上學的孩子。特別的是,坐在火車上也能看到猴硐國小,下回搭乘北迴鐵路往花東時,不妨在過了猴硐站、穿過山洞後,向右方望去,河岸旁與山色融為一體的建物就是九十四年十月三十日落成的猴硐國小。
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工作,建築環境也要能永續,因此新建的猴硐國小,不僅造型打破制式校園的樣貌,給人一種創新的趣味,並且符合綠建築「綠化量」、「基地保水」、「日常節能」、「水資源」四項指標。校園的創新,獲得二○○七「國家卓越建設獎」的榮耀。
用心獨具
以往的教室都位在同一層樓,猴硐國小打破分層的框架,建造出由低到高,從幼稚園、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及行政教學棟,分別獨立的建築個體,並以長廊連接每棟獨立建物,孩子的教室隨著年級步步高昇。獨具巧思的長廊設計是有緣由的,一方面是為了因應猴硐地區多雨潮濕的氣候特性,有了屋頂的長廊讓孩子即使在雨天也有活動空間,而且斜建的廊道下方亦形成半戶外的空間;二方面斜道設計,讓行動不便的學生能夠通行無礙,一舉數得。
在取景拍照時,發覺漂亮的教室主建物,會被長廊遮去了大部分的視覺角度,非常可惜。羅校長解釋說,會如此設計是不得已的,北回線火車車次頻繁,為了降低火車轟隆隆巨響的干擾,教室只能儘量退到最遠處;剛剛來到學校時,每當有火車經過時,就會抬頭望一望,現在已經習慣成自然了。
從土地長出的學校
建築不單單只是展現建築的本身,並且要展現對環境的呼應,於是建築師,將猴硐的老文化、舊記憶融入設計,希望創造對故鄉文化的認同。在小巧的校園裡,讓孩子擁有寬闊自在的學習空間,無論晴雨都能毫無拘束的奔跑。
「猴」子溜滑梯,「石」頭排成的「同」心圓,成為「猴硐」國小的標誌;煤礦的印記也在猴硐國小裡一一再現:一幢幢的教室,是選煤場的縮影;黑色的屋頂,是傳統油毛氈的守護;斜開的窗,是為了擋去東北季風的凜冽;運煤的長廊,昔日運送著黑金,今日承載著未來的希望;猴硐百階的記憶,鑲嵌在長廊上,呼應著孩子踏過的每一步。挑高的教室空間,偌大的玻璃窗,讓陽光穿透,夏日節省了不少的電力,一方的閱讀角,是孩子晨間閱讀的天地,有風、有光,讓閱讀更有味。
猴硐國小每個角落都是一個故事、一段歷史,但羅校長並不急著教導孩子關於學校建築的意義,因為她認為,應先帶著孩子走入社區、步入自然,透過探索成長的土地,發現自己;等待時機成熟,他們回來再看學校的每一個角落時,那種感情將更為濃郁深厚,就像是從舊校舍移來的每一株樹木,他們的根也會永遠深植在猴硐的土地上。
找一天,到猴硐小鎮慢慢遊走,接著再去看看猴硐國小裡的一磚一瓦、一花一木,或許你會驚呼,原來這就是從土地長出來的學校!
育成未來人才
「我要像台灣藍鵲一樣,在空中飛翔」、「蜘蛛網在陽光下會變得很透明」,「這些童言童語,常常帶給我無比的感動,因為我看到孩子的成長,看到孩子的改變。」羅校長手中拿著學生的創作,述說著她的感動。
上任一年多的羅校長,秉持著為國家教育人才的用心,照顧著六十個孩子,慢慢地培育,等待孩子的熟成。近幾年,特色遊學蔚為風潮,羅校長強調,孩子仍是學校的主體,當學生漸漸自主、自立,才能擁有更多的能量與其他的孩子分享。
「新」除了「不同」,也應要求「進步」、「提升」,我稱這樣的創新為「創翼」。「創翼」,就是以想像力,為人類加上翅膀,脫離限制。就像鳥,雖然有地心引力的限制,卻能振翼展翅,逐漸累積能量,起降自如。
—引自姚仁祿‧《創意姚言》
備註:猴硐國小為開放校園,平日進入請洽警衛室,避免干擾教學;假日自由參觀,懇請愛護校園環境。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