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中國時報】曹婷婷/台南縣報導
「阿嬤最喜歡吃我拿回家的營養午餐」,雖然童言童語,卻道盡打包菜餚的可貴。玉井國小一年級導師顏念慈,見越來越多孩子來自隔代教養家庭或因家貧,一天中,就屬午餐吃得最豐盛,她遂主動打包菜飯,提供有需要的孩子取用,將校園營養午餐變身愛心資源。
發起人顏念慈老師卻低調認為,這只是舉手之勞,不想見剩菜飯僅具備作為廚餘的功能,才會「雞婆」準備塑膠袋,幫忙孩子打包。
愛惜食物 顧及學童自尊
且為體恤有的學童會覺得不好意思,老師貼心將一包包菜飯,裝在紅色塑膠袋裡頭,顧及孩子的自尊心。顏老師說,打包菜餚要回溯許多年前,當時,她曾與家貧學童的家長聊過,發現家長有此需求,她遂動念,何不善用營養午餐的資源,造福更多家庭。她低調說,這只是舉手之勞,不值得一提。
老師貼心 嘉惠弱勢家庭
顏老師說,其實多數孩子家境都小康,僅少部分是隔代教養或家境貧困,他們也未必非得仰賴這一頓飯才能維生,但她認為,既然學校伙食辦得不錯,理應可以嘉惠更多人,尤其,不乏老一輩者,喜歡學校的伙食,還會叮嚀孫子記得把剩菜帶回家。
此外,緊鄰學校的天主堂,義務開辦輔導孩子讀書的酵母班,因為不少學生常留到晚間等待家長接送,學校也會將營養午餐剩餘、無人食用的菜餚,當作酵母班學童的晚餐。
深受父親樂善好施的影響,顏念慈說,只要自己能力所及,自是無條件付出;長久下來,有些種水果的家長,會主動回贈水果給她,雙方培養深厚情誼。
她說,這幾年覺得隔代教養比例變多,單親或者貧窮的孩子也有增加趨勢,讓她更覺得,教書不只是傳輸知識而已,陪著孩子快樂成長,更為重要;也因此,她常覺得自己不只是在教書,還身兼孩子的家人角色,照料他們的課業與生活,但這也讓她以身為老師而驕傲。
校長林春妙則表示,營養午餐打包提供有需要的學童帶回家,充分發揮愛心效益,也讓學生養成不浪費,而且愛惜食物的好習慣;她也推崇顏老師的用心撒愛之舉,造福更多孩子與家長。
轉引自中國時報 2007.09.12
2007-09-12
營養午餐打包 一舉數得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