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聯合報】范振和/花蓮市報導
花蓮市信義國小建構「蝴蝶生態園」完成後,教師團隊以「蝴蝶」為對象,設計一年級到六年級的課程架構,配合學童心智發展,進行各階段系統性教學,相當少見。
花蓮市信義國小位於重慶路與和平路交叉路口旁,校地只有1308坪,學生109人,都會區的校地狹窄,並無蝴蝶生存環境,但校長楊源誠堅持利用校園一角約20坪,打造蝴蝶生態園。
楊源誠率領教師團隊以「蝴蝶」為研發教材,由於國內沒有相關課程,從何入門煞費苦心,最後認定自然與生活的課程較接近科學教育,決定採用自然教學模式。
信義國小嘗試「以學校為本位的課程」為本,以學習「科學」的方式,試擬一至六年級的蝴蝶課程架構,也順勢培養老師具備研發課程的能力,如今課程進度已經研發實施到二年級了,很受學童喜愛。
「這是無中生有的教育工程,如果至民國101年前完成所有教案,將是全國各國小唯一以蝴蝶串連小學教育的學校。」楊源誠為了讓學童愛上蝴蝶,學校可利用的生態園外,連圍牆都種上引蝶植物,此時除了一般常見的白粉蝶外,每年五、六月間各種粉蝶飛舞,美麗極了。
楊源誠說,為導引學童學習興趣,老師會請小朋友採集校園各種植物的葉子,上課時採用語言表達或圖形彩繪,用感官看、摸、聽、聞,進而熟嫻科學的探索方法,從實作中獲得科學知識。
他強調,就以毛毛蟲到蝴蝶的生命歷程而言,經由自然現象的觀察和了解,體認自然運作的韻律,也可激發兒童積極奮發的精神和友愛的情操。
轉引自聯合報2009.03.0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